侯德榜在实践生产的同时,潜心研究,为祖国和世界的制碱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他突破索尔维制碱法的技术壁垒,著书《纯碱制造》,打破西方国家制碱行业长达70年的封锁,使索尔维制碱法技术为全人类共享。
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,他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——侯氏碱法,能同时生产出纯碱与氯化铵,将世界制碱技术提升到新的高度。
“侯氏碱法” 程序图
1953年7月1日,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将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颁发给侯德榜的“侯氏碱法”。
现藏于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室
《化学纲要》是“近代化学之父”拉瓦锡的代表作,1944年,范旭东到纽约,侯德榜将此书赠予他,1945年,范旭东又将这部书转赠有志于化学事业的侯德榜之子侯虞篪。范旭东认为,在法国大革命时期,产生了拉瓦锡这样杰出的化学家,并将侯德榜与拉瓦锡做比,认为“环境困不住天才”。
中国化工博物馆馆藏1806年初版美国本
十九世纪中叶,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,对碱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,1861年,比利时化学家欧内斯特·索尔维发明了用氨水,将食盐和石灰石转化为碳酸钠的方法。这就是索尔维制碱法。
十九世纪八十年代,西方工业国家成立了一个名叫索尔维工会的组织,制碱的技术只在成员国公开。同时面对中国的产品销售也被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。
欧内斯特·索尔维 E.Ernest Solvay (1838-1922)
十八世纪下半叶,欧洲各国纺织业兴起,纯碱的需求量与日俱增。棉纱在染色和印花之前必须要经过一道洗涤的工序,而洗涤必须用到的“洗涤碱”正是纯碱。
永利碱厂成功生产出纯碱后,侯德榜将10年来的全部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,摸索出索尔维制碱法的奥秘,用英文写成专著《纯碱制造》,于1933年由美国化学会正式出版。
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索尔维法制碱的秘密,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,并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,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。
美国著名化学家威尔逊称这本书是“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”,奠定了侯德榜在世界制碱权威的地位。
抗日战争时期,侯德榜任永利川厂厂长兼总工程师,由于四川井盐昂贵,不能沿用索尔维碱法,但察安制碱法的专利购买遭到拒绝,当时世界上两种主流制碱法都无法在五通桥生根,侯德榜下定决心要自己研制一种新的制碱法。经数百次试验,1941年初,侯德榜研究出联合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新法制碱工艺,这项技术为当时的民族工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,也在世界制碱工艺史上树起一座新的丰碑。
新中国成立后,侯德榜再次完善侯氏制碱法,以中文写出《制碱工学》一书,把数十年从事制碱工业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再次毫无保留贡献给社会。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了新途径,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。
1952年,“侯氏碱法”在大连化工厂设立了联合制碱车间,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联碱车间。
《制碱工学》分上下两册,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此书作序,并为封面题字。
《制碱工学》是侯德榜晚年的著作,也是他从事制碱工业40年经验的总结,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。
1958年侯德榜将《制碱工学》这一著作所得的稿酬全部缴纳党费。
中国化工博物馆 馆藏
1935年,中国工程师学会赠予侯德榜荣誉金牌,这也是中国工程师学会首创金牌制度。
《海王》1935年第8年 第5期
侯德榜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。“五十年代在中苏友协学习俄语,六十年代跋涉在原子能、自动化、控制论、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领域中。”——侯虞钦《回忆父亲》